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疾病與病徵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 Diabetic Retinopathy ]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是壹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並發證之一。
臨床上根據是否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為標誌,將沒有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稱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NPDR)(或稱單純型或背景型),而將有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稱為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PDR)。

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激素及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微血管是指介于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小于100~150µm的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网,是组织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使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联合被破坏,造成小血管的渗漏。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主要的发生在视网膜及肾脏,是致盲、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視網膜毛細血管的病變表現微動脈瘤、出血斑點、硬性滲出、棉絨斑、靜脈串珠狀、視網膜內微訊管異常(IRMA),以及黃斑水腫等。廣泛缺血會引起視網膜或視盤的新生血管、視網膜前出血、體積血及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患者有嚴重的視力障礙。
糖尿病可引起兩種類型視網膜病變,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在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損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長。新生血管生長對視網膜有害無益,其可引起纖維增生,有時還可導致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也可長入玻璃體或引起玻璃體出血。與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相比,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對視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導致嚴重視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若想較有效地預防此病要做到以下幾步:

1.血糖檢查 - 定期測定血糖水平監控糖尿病病情發展。
2.腎功能檢查 -及時發現糖尿病腎病並發癥。
3.膽固醇血脂檢查 - 檢測膽固醇、血脂水平。
4.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 如在眼底鏡下尚未發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時,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現異常熒光形態。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下發現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鏡下所見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無灌註區,動靜脈異常,滲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都有特殊表現。
5.視網膜電圖振蕩電位(OPs)- OPs是視網膜電圖(ERG)的亞成分,它能客觀而敏感地反映視網膜內層血循環狀態。在眼底未見病變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異常,在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中,它能進壹步顯示病程的進展和好轉。
6.其他檢查 - 如視覺對比敏感度檢查,可見早期患者的中、高空間頻率平均對比敏感度顯著降低;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術可發現患者球後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表現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改變;血液黏稠度檢測可表現為黏度增多;血清SOD活力檢測可表現為活力下降等。

若確診,醫生會視患者的狀況作出以下的治療:

1.藥物治療-
(1)長期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根本治療是治療糖尿病。原則上應當首先並經常將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2)降低血脂對於血脂偏高和視網膜黃斑區及其周圍有環形硬性滲出的糖尿病患者,應攝取低脂飲食,並應用降血脂藥物:如肝素、氯貝丁酯。肝素通過激活脂蛋白酯酶而降低血脂,同時它也降低視網膜中脂質儲存,氯貝丁酯有類似效果。
(3)控制血壓血壓升高可加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當高血壓得到控制時,熒光滲漏顯著減輕,故應對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的患者控制血壓。口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卡托普利,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減輕作用,這可能與它抗高血壓作用有關。
(4)導升明據稱導升明(2,5-二羥基苯磺酸鈣)對導致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三高”因素:即毛細血管高通透性,血液高黏滯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顯的抑制和逆轉作用。 (5)阿司匹林可抑制血栓素和前列腺素代謝產物生成,抑制血小板凝集,對微血栓形成有壹定的預防作用,但有報道阿司匹林並不能減緩臨床上視網膜病變的進展。

2.光凝治療

激光治療被認為是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方法。臨床實驗證明光凝治療在2個方面對該病的發病過程有有益的作用:
1.導致新生血管退化並阻止它們再生;
2.減少黃斑水腫。光凝治療前須有完整清晰的眼底照相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資料,詳細了解病情和病變位置。光凝後應作定期隨診和復查,了解療效,若有新的病變出現,可考慮追加光凝治療。
3.冷凝治療

冷凝主要用於不這合做光凝治療的患者或光凝治療的補充療法,如患者有屈光間質混濁或視網膜周邊部病變光凝無法治療。方法是在鋸齒緣與血管弓之間作結膜或鞏膜表面環狀冷凝。

4.玻璃體切割術

對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割術的基本這應證是玻璃體出血及嚴重的增殖性病變。壹般認為,廣泛玻璃體出血3個月以上不能自發吸收者需行玻璃體切割術。

5.垂體摘除

基於生長激素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關的理論,多年來曾采用了多種垂體抑制方法,包括從外部輻射到經額垂體摘除。目前,由於光凝治療效果日益被肯定,垂體摘除已漸成為歷史。垂體摘除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治療的意義可能僅在於促使我們對該病發病機制的進壹步認識。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信箱答問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4 www.se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