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疾病與病徵 - 小兒麻痺症


小兒麻痺症
[ Poliomyelitis ]

脊髓灰質炎是急性傳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經系統。患者多為一至六歲兒童,主要癥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發生癱瘓,俗稱小兒麻痹癥。
脊髓灰質炎是壹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包括程度很輕的非特異性病變,無菌性腦膜炎(非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和各種肌群的弛緩性無力(癱瘓性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病人,由於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受損,與之有關的肌肉失去了神經的調節作用而發生萎縮,同時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縮,使整個機體變細。

主要影響幼童。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嘔吐、腹部不適、肌肉疼痛、頸背僵硬及麻痺等徵狀。
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痊癒;但嚴重者會有機會永久傷殘甚至死亡。而潛伏期通常為7至14日,亦可介乎3至35日。

接種疫苗是預防小兒麻痺症的最有效方法。現時有兩種小兒麻痺疫苗,分別為口服的「小兒麻痺口服劑」及注射的「滅活小兒麻痺疫苗」。
本港的兒童應根據「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的建議時間表接種疫苗。

若懷疑患上小兒麻痺症的病人送院接受進一步治理及隔離。現時並沒有特效藥治療此病。醫生確診後,將會和患者作進一步的治療:

1.臥床休息 病人臥床持續至熱退1周,以後避免體力活動至少2周。臥床時使用踏腳板使腳和小腿有一正確角度,以利於功能恢復。

2.對癥治療
可使用退熱鎮痛劑、鎮靜劑緩解全身肌肉痙攣、不適和疼痛;每2~4小時濕熱敷一次,每次15-30分鐘;熱水浴亦有良效,特別對年幼兒童,與鎮痛藥合用有協同作用;輕微被動運動可避免畸形發生。

3.癱瘓期
(1)正確的姿勢 患者臥床時身體應成一直線,膝部稍彎曲,髖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關節成90°。疼痛消失後立即作主動和被動鍛煉,以避免骨骼畸形。
(2)適當的營養 應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環境溫度過高或熱敷引起出汗,則應補充鈉鹽。厭食時可用胃管保證食物和水分攝入。
(3)藥物治療 促進神經傳導功能藥物如地巴坐。
(4)延髓型癱瘓 壹保持呼吸道通暢:采用低頭位(床腳擡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嘔吐物等吸入,最初數日避免胃管餵養,使用靜脈途徑補充營養;二每日測血壓2次,如有高血壓腦病,應及時處理;③聲帶麻痹、呼吸肌癱瘓者,需行氣管切開術,通氣受損者,則需機械輔助呼吸。


小兒麻痺症信箱答問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4 www.se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