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宋永權醫生文章
宋永權醫生(男)
Dr. Sung Wing Kuen
精神科
值得推介 : 10
及早正視兒童精神健康問題
現今的社會愈來愈多的關注兒童精神病,常提及的兒童精神病包括自閉症和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等,而被確診患上精神病的兒童亦比以往多。因此,很多家長也會擔心自己的小孩患上這些病症。
首先,自閉症可在2-3歲確定,而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則多在5-6歲後才會確定。以自閉症為例,家長或老師可以留意小朋友在不同場合的社交表現,是否與同年齡的孩子不同,例如在學校及遊戲時並不會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喜歡獨自一人玩耍,長時間把玩同一樣物件,不喜歡與別人傾談或接觸,這些都是一些早期的自閉症跡象。因為自閉症患者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自己就好像是世界唯一的人,因此他們不能理解其他人的思想感情,亦不覺得有需要與其他人溝通。
至於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在5-6歲入小學階段時才會比較明顯和確定,因為上學的模式需要一定程度的專注力及耐性,同學都要坐在班房留心聽老師講課,若果小朋友總是不能安靜地坐下來,老師說話他最多只能專注聽到第一句,或者一份功課只能做開頭少部份便跑到別的地方,這就可能是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顧名思義,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可分兩大類,一是身體上機能要不停活動,不能停下來,性格衝動,例如別人未說完話已經搶着答,容易造成社交問題,讓人感到不禮貌或不守規矩,有時更會有危險的情況出現如衝出馬路等等;另一個類別的症狀是集中力很短,忍耐力低,例如不能專注地完成聆聽他人一段說話,不能完成一份功課,更難去理解分析一些事情,因此患者的成績多數會較差。如果家長、老師或者社工覺得小朋友某一方面的困難已經困擾到他的生活,應馬上找精神科醫生評估。
及早接受治療
小朋友處於發展階段,學習亦很快,延遲接受治療就會拖慢了學習進度,所以治療是刻不容緩,愈早接受治療對小朋友的幫助愈大。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為例,不能安坐聽課就會被老師責罰,老師會覺得他很頑皮,並不知道這是由於精神問題所引起。另外,同學亦有可能標籤他為壞學生,排擠或欺凌他,因此這不只是讀書問題,更對小朋友的社交及人際關係建立造成影響。
精神科醫生會給小朋友一些遊戲,書寫練習以觀察他們對事物的理解,亦會觀察他們與父母及其他人的互動。另外,一些專業人士如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等會作出協助,為小朋友提供合適的言語治療及特殊訓練,幫助他們重新建立溝通模式,這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最為有效,因為愈早給他們發音的訓練,對他們往後的發展愈有幫助。
兒童精神病本身是不難治療,因為現時藥物治療都很有效,但問題是醫治小朋友只是整個治療的其中一部份,精神科醫生還需要環顧整個家庭,評估父母的反應,因為很多時小朋友的精神問題是與父母的因素息息相關,父母的行為有機會幫助或加重小朋友的病情。所以,父母對整個治療的成效有著關鍵的作用。
預防兒童精神病
以下兩項是能預防一些兒童精神病的方法。
1. 視乎幼童能力制定合適的要求
兒童精神病的預防主要從父母教育開始。家長要懂得為孩子制定合適的目標或要求,了解小朋友的興趣及長處,對他們的長處及強項加以栽培,短處則給予扶持,切忌盲目比較,否則會打擊小朋友的自信,增添壓力,令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2. 給幼童休息玩耍和運動的時間
小朋友天性是很易被逗樂,亦各有自得其樂的方式,因此一些成人認為無聊的事情,他們都可以樂此不疲。其實玩耍和運動是幼童自我保護及減壓的機制,高度集中的學習只會令小朋友玩耍和運動的機會減少。所以,父母應給予小朋友恰當的玩耍和運動時間,令他們得以減低壓力。
合適的治療及教育會對大部份自閉症和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患者有幫助。
父母及兒童患者應積極參與治療或教育計劃,以減低病情的影響。父母亦應體諒和包容子女,給予適當的鼓勵,共同應付患病所帶來的困難。
宋永權醫生
選文:Jacob 醫護研習組
精神病與你息息相關
很多人認為精神病是對他們遙不可及,並且對精神病避而不談,但有數據顯示有三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每一百人就有一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抑鬱症更是世界五大疾病之一。由此可見,精神病並非遙不可及,再加上香港人生活壓力大,精神健康狀況更變得更為重要。
精神病會為患者帶來長期困擾,如果處理或處方不當,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生活質素降低,家人關係變差,社交圈子變窄,變得孤獨,工作表現下降等等,這些都是長久及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好的治療方案和病人積極參與治療是十分重要
精神病的治療
精神科醫生可以熟悉地運用藥物及組合藥物,以此來應付病人對不同藥物的反應。以潔癖為例,潔癖不是精神病,但如果腦海不斷縈繞著「保持極度清潔」的念頭, 並主宰了大部份的思想,這便是強迫症。有效地利用藥物可以減輕強迫症病徵和控制潔癖等,但並不代表能完全根治此症,因為潔癖很大機會是病人本身性格的一部分,不可能完全除去,情況就如高血壓一樣,藥物能控制血壓不再上升,但並不會令你不再有高血壓。因此,精神科藥物能穩定病情,是治療精神病不可或缺的一環。
環境影響病情
要有效地控制病情,除了藥物外,環境因素的配合亦相當重要,有時更有主導的作用。舉例來說,一個精神病患者當病發時在街上拿著鐵棒追打途人,其後被送進醫院接受治療。但在院內見醫生時卻表現得與常人無異,這可能因為有藥物的幫助,加上環境的轉變,如醫院裹沒有鐵棒,所以他沒有武器襲擊他人。但出院後,若環境因素控制得不好,病人自行停止服藥,加上受毒品或酒精的影響,便有機會再次出現類似情況。因此,環境因素及藥物對治療精神病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精神科醫生除了治療外,還要評估病人經藥物治療後的成效,有時更要仔細考慮環境因素,作全面的診斷及評估。
預防精神病
精神病也是疾病的一種,以下幾項是能預防一些精神病的方法。
1. 處理壓力
構成壓力的因素最主要是生活上遇到轉變、困難或挑戰,從而引起負面感覺,例如工作、家庭或學業問題都有機會構成壓力。另外,每人都有不同的反應和方式面對壓力。過大的壓力可以誘發焦慮症、抑鬱症、躁狂抑鬱症等。因此控制壓力在精神健康方面是非常重要。學習壓力處理或透過適當地詮釋事情,調節自己的要求和心態,有利減輕壓力。
2. 建立多方面的生活才能
有些人把所有集中力聚焦在事業或家庭上,把這人生的其中一部份當作全部,當這一部份出現問題時,便會崩潰。因此人們應向各方發展人生,例如家庭,朋友或興趣等,盡量擴闊生活圈子和增加減壓的渠道等,這樣應付壓力的能力自然提高。
3. 遠離煙、酒、毒品等會誘發精神病的物質。
事實上,每人都有機會患上精神病。但由於社會大眾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誤解,令部份患者不願意求醫或治療,亦會對他人隱瞞自己的病。但只要明白精神病的普遍性及治療方法,人們便能減低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誤解。另外,適當的治療、支持及鼓勵也能令精神病患者加快復原。
宋永權醫生
選文:Jacob 醫護研習組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名片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