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醫護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劉達泉華人腦衰退疾病科研中心 針對年齡相關腦部疾病
香港中文大學
2025年4月8日
2025年4月8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舉行了劉達泉華人腦衰退疾病科研中心的命名典禮,該中心旨在研究和開發針對與年齡相關的腦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策略。此中心的成立得到捐款人劉達泉先生的慷慨支持。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典禮上表示,腦退化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有重大影響,隨著香港人口老化,這些疾病的患病率預計在未來30年內將增加兩至三倍。因此,制定有效的預防策略至關重要。
研究中心將專注於針對華人社群的早期阿茲海默症和腦小血管病的篩查方法,並探索一種抗糖尿病藥物在延緩腦小血管病進展中的效果。研究團隊計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基於視網膜影像數據開發新型檢測模型,以便在社區中早期識別和治療相關疾病。
莫仲棠教授,該中心的主任,強調早期檢測的重要性,指出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如果能在亞臨床階段被識別,將有助於延緩疾病的進展。
這一新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中大在腦退化疾病研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並期望為香港及全球的公共健康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香港去年新增365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 連續九年下降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5年4月3日
2025年4月3日,香港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新增365宗愛滋病病毒(HIV)感染個案,這是自2015年以來連續九年下降的趨勢。自1984年以來,香港累計報告的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已達12,403宗。
根據報告,新增個案中,男性佔297宗,女性則有68宗。傳染途徑方面,216宗感染者經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96宗則是經異性性接觸傳播。
儘管新增個案數字持續下降,但防護中心提醒,近年來晚發現感染者的比例高達四至五成,這顯示部分市民對愛滋病的認識及檢測意識仍需加強。為了減低感染風險,防護中心呼籲市民恆常且正確使用安全套。
自1985年以來,香港累積的愛滋病確診個案已達2,557宗,顯示公共衛生措施在防控愛滋病方面仍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專家強調,持續的教育和宣傳對於降低愛滋病病毒的傳播至關重要,並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對這一公共健康議題的關注和認識。
外遊日本提高警覺 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25年3月8日
2025年3月8日,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發出警告,提醒市民在外遊時提高警覺,以預防諾如病毒感染。這一提醒是因應日本近期出現多宗因進食受污染食物而感染諾如病毒的病例。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表示,自上月以來,已有超過150人因光顧大阪府的一間日本料理店及鳥取縣的一家和菓子店而感染該病毒。日本當局的資料顯示,當地感染性腸胃炎的活躍程度有所上升,這引起了港府的高度關注。
徐醫生強調,諾如病毒在冬季較為活躍,且其高度傳染性使得即使接觸少量病毒也可能導致感染。病毒可通過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接觸感染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物件等途徑傳播,可能引發大規模爆發。
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徐醫生建議市民在外就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避免進食生的海產。
- 小心選擇冷盤,特別是刺身、壽司及生蠔。
- 使用經巴士德消毒的蛋及蛋製品。
- 只光顧有牌照的食肆。
- 妥善貯存和翻熱食物。
- 確保食物徹底煮熟後再進食。
- 使用兩套筷子分開處理生和熟的食物。
- 飲用經煮沸的水,並避免使用鹽、醋等方法試圖殺菌。
諾如病毒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患者大多數情況下會在一至三天內自行痊癒。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在外遊期間保持高度警覺,並隨時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降低感染風險。
欲了解更多有關諾如病毒及預防建議的資訊,市民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的官方網站。
港怡醫院引入變革性Histotripsy技術,成為亞洲首家私營醫院提供肝癌治療
港怡醫院
2025年3月7日
港怡醫院於2025年3月7日宣布,成為亞洲首家私營醫院引入Histotripsy系統,這項無創的肝癌治療技術將於3月底正式投入使用。該技術利用高強度超聲波精確破壞癌細胞,為肝癌患者提供了一個新選擇。
Histotripsy技術自去年8月已在香港引入,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贈給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並在公營醫療系統進行臨床試驗。港怡醫院的執行總裁曾慶亷醫生表示,這項創新技術的成功應用促使其擴展到私營醫療機構,並感謝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
據悉,接受Histotripsy治療的香港居民可享受超過15%的套餐折扣。此外,這項技術無需切口或輻射,相比傳統治療方法,通常引起的疼痛更輕微,副作用和併發症也較少,病人康復時間更短,部分病人可能在治療後第二天即可出院。
港怡醫院致力於不斷引入創新治療方案,推動個人化護理,並期待未來將Histotripsy技術應用於其他癌症類型,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醫院亦為國際患者提供第二醫療意見服務,進一步拓展其醫療服務範圍。
這一舉措不僅顯示了港怡醫院在肝癌治療上的領先地位,也為香港及區域內的癌症患者提供了更為多樣的治療選擇。
港大醫學院推出四年制醫科第二學位入學途徑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2025年3月4日
2025年3月3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宣布推出全新的四年制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MBBS)第二學位入學途徑,旨在吸引持有學位的人士報讀。這項計劃已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批准,首年學額為25個,預計首批新生將於今年9月入學。申請截止日期為6月20日,學院將於3月12日舉辦入學資訊講座,歡迎有興趣的學生參加。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指出,這一新課程借鑒了全球頂尖醫學院的成功經驗,旨在提供靈活的學習途徑,以應對當前社會對醫療人員的需求。去年,學院便收到約300名持有本科學位人士的申請,顯示出對醫學教育的高度興趣。
新課程的結構與現行的六年制MBBS課程相似,第一年將進行密集的臨床前培訓,隨後的兩年則專注於臨床訓練,學生將與六年制MBBS課程的同學一起接受實際臨床經驗。此外,學生在完成課程後,還可以選擇增修一年制的醫學研究碩士(MRes[Med])課程,從而在五年內獲得兩個學位。
劉教授強調,這一新途徑不僅能幫助學生拓展醫學知識,還能促進跨學科的合作,為香港的醫療系統培養更多優秀的醫療人才。隨著社會面臨人口老化及醫療人手不足的挑戰,加快人才培訓成為當務之急。
新課程還提供豐富的臨床培訓機會,學生將在本港及大灣區的公私營醫院進行為期三年的臨床實習,確保他們在未來的醫療工作中具備充分的實踐經驗。
有興趣報讀的同學可參加即將舉行的入學資訊講座,了解更多課程詳情及申請要求。隨著這一新學位途徑的推出,港大醫學院將進一步壯大醫療人才庫,為未來的臨床科學發展奠定基礎。
下一頁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