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張生
食唔切藥會唔會影響到bb
你好!我太太沈日收到健康院打黎話中左b鏈球菌,但健康院正係叫我太太入院生時記得同醫生講中左b鏈,到時要打針。我太太今次第二胎,預產期6月3號,想問咁我依家可以做d咩?係唔係可以食藥減低風險?健康院係唔係生之前一星期會比藥我太太食?如果第二胎係唔係有機會早過預產期生,咁早左生,食唔切藥會唔會影響到bb?
范德忠醫生回覆:
5/18/2015
5/18/2015
B型鏈球菌
Group B Streptococcus
大部分的陰道感染,都是自體感染,細菌的源頭主要是腸道。只要保持外陰部份乾爽、透氣、清潔,便不易感染。不必用消毒殺菌劑清洗或灌洗陰道。否則反導致皮膚敏感甚至增加感染的風險。「B鏈」主要的源頭也是腸道。
大約有10%婦女陰道帶有「B鏈」。大部分既無症狀,也不影響健康,不會經性接觸傳播,甚至會不藥而癒。但若嬰兒感染,則後果可以很嚴重,包括腦膜炎、肺炎、腸炎、敗血病,甚至死亡。不過,只有1-2%胎兒因經過產道而感染。高風險指標包括往史、早產兒、胎兒生長遲緩、羊水早破、延誤使用抗生素。
適當使用抗生素,胎兒感染的風險不高。所以不必為此放棄自然分娩。若曾有胎兒嚴重感染的往史或在懷孕早期已驗出有「B鏈」的話,則在作動時開始注射抗生素至胎兒出生為止。不然,於36週時抽取陰道及肛門分泌物,進行「B鏈」培殖及藥理化驗,有需要時,在分娩時注射抗生素。
在私家生的話,一般我會在36週驗「B鏈」,有需要時用口服抗生素一星期,到37週完成。「B鏈」短期內極少復發,且復發時,菌量也較少。然後在生產時再打針,一般就很安全了。政府醫院也會在後期懷孕時驗「B鏈」,但驗出也不會即時給藥,而是在生產時給藥,以減低抗藥性。
第二胎不會特別比第一胎早作動或生產。
Group B Streptococcus
大部分的陰道感染,都是自體感染,細菌的源頭主要是腸道。只要保持外陰部份乾爽、透氣、清潔,便不易感染。不必用消毒殺菌劑清洗或灌洗陰道。否則反導致皮膚敏感甚至增加感染的風險。「B鏈」主要的源頭也是腸道。
大約有10%婦女陰道帶有「B鏈」。大部分既無症狀,也不影響健康,不會經性接觸傳播,甚至會不藥而癒。但若嬰兒感染,則後果可以很嚴重,包括腦膜炎、肺炎、腸炎、敗血病,甚至死亡。不過,只有1-2%胎兒因經過產道而感染。高風險指標包括往史、早產兒、胎兒生長遲緩、羊水早破、延誤使用抗生素。
適當使用抗生素,胎兒感染的風險不高。所以不必為此放棄自然分娩。若曾有胎兒嚴重感染的往史或在懷孕早期已驗出有「B鏈」的話,則在作動時開始注射抗生素至胎兒出生為止。不然,於36週時抽取陰道及肛門分泌物,進行「B鏈」培殖及藥理化驗,有需要時,在分娩時注射抗生素。
在私家生的話,一般我會在36週驗「B鏈」,有需要時用口服抗生素一星期,到37週完成。「B鏈」短期內極少復發,且復發時,菌量也較少。然後在生產時再打針,一般就很安全了。政府醫院也會在後期懷孕時驗「B鏈」,但驗出也不會即時給藥,而是在生產時給藥,以減低抗藥性。
第二胎不會特別比第一胎早作動或生產。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Yeung ka yee : 交界瘤於2邊卵巢
病患者女 - 37歲 范醫生, 你好,本人37歲,在3年前發現有交界瘤於2邊卵巢,已在公立醫院將全.......MHL : 做完LEEP好似發炎
病患者女 - 47歲 你好,范醫生, 本人在今年一月pap test 報告指出CIN3, 經轉介後2月.......王太 : 我情況適合做微創手術
4年前已照陰超發現子宮有肌瘤數粒,其中最大2粒size 為6x6cm & 4x5cm, 一直無任何不適徵狀:血.......CeciT : 擔心會影響以後生育?
病患者女 - 30歲 范醫生: 你好!本人近半年來同男朋友行埋後隔3-4小時或第二日後分泌.......Coco Cham : 子宮肌瘤及切除手術
病患者女 - 42歲 范醫生你好,本人確定已有子宮肌瘤9.2x8.6x8.4 cm 及子宮內膜增厚問題,.......Lee pui shan : 多發性子宮肌瘤
病患者女 - 44歲 我嘗試電話預約 護士說停止收新証 已經安排入院開刀 因家族有 cancer 病史 .......Lee pui shan : 多發性子宮肌瘤
本人44歲 有多粒子宮肌瘤,有兩粒較大約有8cm,見了兩位醫生也說要開刀切除,不可以微創手術。 想問如果.......Cookie : 子宮內膜厚(續問)
Hi, 范醫生, 如果子宮內膜厚度 1.74 是在經期前 7日量度的話,會屬正常嗎? 子....... 發出提問使用細則
致范德忠醫生 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