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分類
目錄
陳思昕醫生文章
陳思昕醫生(女)
Dr. Chan Sze Yan, Yoki
牙科
值得推介 : 36
擔心拔牙後遺症 安全脫齒3大貼士
對於拔牙,很多人都會聞之色變,他們不單懼怕牙齒被拔離口腔的一刻,還很擔心拔牙的後遺症,像是血流不止、傷口腫痛等,只像拔牙只是痛苦的開始,一直要對拔牙後的不習慣感覺完全消退後,才覺得是真正的痊癒。
如果只是止於擔心,那還不要緊,但有不少病人的擔心,竟大得阻延他們求診,令痛苦白白拖長,更有甚者,是令牙齒的病況變得更嚴重,甚至感染到其他牙齒,那實在得不償失。所以,這次就來分享三個拔牙後護理的小貼士,希望能為大家消解對拔牙的不必要擔心。
一、傷口流血的處理
有病人在拔牙後,紗布亦用完,但傷口卻仍遲遲未能止血,都如非常擔心,甚至驚慌,迫使他們只要發現口腔中有些許血絲,就不停地吐口水或漱口,試圖以此來制止出血,但這樣只會弄巧反拙,令到已初步凝固的血塊脫落,從而令出血情況持續不止。其實,即使紗布用完後,出血仍然未止的話,可以嘗試轉用濕茶包,因為茶葉有單寧酸,是可以止血的成份,只要將濕茶包放在傷口上,再緊咬半小時或以上,就能有效止血。
二、傷口腫痛的處理
其實拔牙後出現腫脹,是正常現象,但也不少病人卻以為是受到感染,就變得相當緊張。對於腫脹,醫生通常會建議敷面,以減低腫痛情況。但要切記,在拔牙後一至兩天,可不能熱敷,因為熱會加劇血液循環,從而令到流血及面腫的情況更加嚴重。所以,在拔牙後一至兩天的初期階段,要進行的是冷敷,冷卻能令血管收縮,從而緩舛腫痛。而當拔牙後三至四天後的階段,則可以開始熱敷,以加快血液循環及促進康復。所以,對於傷口腫痛的正確處理方式,是在初期先冷敷,三、四天後再熱敷。
三、傷口比以往、或比其他人更加腫痛的情況
別以為這是心理作用,因為有一些人,的確會出現特別腫痛的情況,其中最主要的,是長期吸煙人士,他們的傷口,往往因為不能提供足夠的血液予細胞,所以產生很多併發症,並令康復過程延長。所以,如果在口腔有傷口的情況,特別是拔牙後的頭幾天,仍然繼續吸煙的習慣,那麼口腔內部,就很有可能嚴重感染,特別容易出現口腔腫痛,甚至發燒等症狀。此外,吸煙有更高的機會提早血塊的凝固,從而引發會產生劇痛的牙槽骨痛症,不但要承受不必要的痛苦,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康復。
記住以上三個小貼士,那麼以後再拔智慧齒,或是其他牙齒時,就可令減輕痛楚,以及加快康復。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清楚明白,自己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導致需要把自己身體其中的一部份拔走?切記,頭痛醫頭,只是治標不治本,或許能僥倖贏得一場戰役,但最終卻輸了整場戰爭,牙齒亦同樣,所以,不要因為對某些治療所產生的不適,抱持過份及不必要的擔心,導致對接受治療一事綁手綁腳,最終在猶豫和不安中,讓尚處於微弱的牙齒疾病,得到時間壯大,最後不可收拾,那就抱憾終生了。所以,處理深入的口腔問題,是最重要的。
選文:Jacob 醫護研習組
牙周病相當可怕? 牽一齒動全身
牙周病,顧名思義是牙齒的周圍組織生病了,這包括保護着我們牙齒的牙骨和牙肉,正如樹木,如果其周圍的泥土一直流失,那麼即使其樹根再扎實,也會有倒下的一天。
引致牙周病的細菌,往往在牙根及牙肉底下紮實地生存,而且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機制,所以一般刷牙及護理方法很難將之消滅。牙周病有如慢性毒藥一樣,當牙骨和牙肉慢慢收縮的時候 ,因為沒有明顯不舒服的情況,所以我們往往很難察覺,直至到牙齒鬆脫,或影響咀嚼的功能及質素時才會發現。
控制牙周病感染或能輔助控制糖尿病
最得人驚的地方,是口腔與其他器官一樣,環環緊扣身體系統,牙周病與慢性疾病密不可分。其中糖尿病及牙周病亦有雙向關係,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患上牙周病的機會為正常人的兩倍,若不控制飲食,除會讓糖尿病病情惡化,更會令口腔健康變差,容易患上牙周病。臨床證據顯示,控制牙周病感染或能輔助控制糖尿病,從而減低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及影響。
正確刷牙 定期檢查
除了影響糖尿病外,牙周病亦會加劇心血管的負擔,增加心臟病或中風等機會。因為牙周病細菌會順著血液,把慢性炎症帶到身體內的不同組織,繼而引發各種問題,除了影響心臟,也有機會導致孕婦早產或呼吸道肺炎等情況。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所發表的研究指出,牙周發炎被證實與系統性炎症(Systemic Inflammation)有關,而系統性炎症則被證實為老人癡呆症和血管疾病的其中一個風險因素。
聽完以上說法,是否覺得牙周病相當可怕?好消息是,牙周病並非不能克服,若好好保護牙齒,正確刷牙、定期檢查,健康牙齒真的可以伴一生,亦不會隨着年紀變得鬆動甚或脫落,「老掉牙」的情況就不會輕易發生。
am730 2019-04-05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小朋友換牙的迷思
你有過鯊魚的口腔嗎?鯊魚的牙齒不只一排,相當奇怪,但原來這種非單排牙的情況,並非只發生在鯊魚身上,還會發生在小朋友身上!?
曾經有家長,非常緊張地上門求診,因為他們的小朋友,竟然長出了鯊魚牙。
「醫生!醫生!我兒子的牙為什麼會這樣?是生了什麼怪病嗎?怎麼辦,還有救嗎?」
鯊魚牙不是怪病
冷靜!鯊魚牙其實並不罕有,而且也不是怪病。
鯊魚牙,即是雙排牙,由於牙與牙之間缺乏足夠的空間,恆齒唯有從後排長出,而原有乳齒的牙腳,又因為收縮得不好,以致未能脫落所以形成雙排牙的現象,多數發生在門牙位置。
很多家長擔心雙排牙會影響深遠,所以著急地求診,但其實短暫的鯊魚牙情況,是正常,可以接受的。因為剛長出的恆齒,其位置並非永久的。原來牙齒並非固定不動的,它會因應附近牙齒的位置,及口腔組織的變動,而去改變自己的位置。所以當乳齒脫落後,恆齒會因應孩子的成長,加上來自舌頭的壓力,慢慢回到合適的位置。不過,如果孩子的乳齒超過六個月仍未脫落,又或者恆齒已經長到和乳齒差不多高,而乳齒卻仍然未有鬆動,就最好去找牙醫檢查。
恆齒長歪了,是否會影響整排齒形?
除了鯊魚牙之外,還有另一種換牙的問題,很受家長關注。
「醫生,我的小朋友恆齒長歪了,是否會影響整排齒形?」
更有家長提出:
「是否需要將鄰近的乳齒提早拔掉?讓恆齒有足夠空間生長?」
這做法其實非常危險,情況就如用九個蓋去應付十個煲,只能解決燃眉之急,但問題遲早都也會爆發。因為被預先拔掉的乳齒,其空間就會被佔領,而原本在對應位置沉睡的恆齒,就會失去生長的空間,只能在偏離原來軌道的方向長出。如果因此又將旁邊的乳齒預先拔掉,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小朋友牙齒不整齊有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咬合也會有毛病,導致將來要進行更複雜的矯齒療程。
其實,正如第一項所說,牙齒並非長出後就固定不動的。所以只要顎骨發育正常,空間足夠,牙齒自然會往原來的位置長好。因此,對於恆齒空間不足的問題,一般而言都會採取較保守的方法,不建議過早拔牙,除非牙齒的搖晃造成孩子進食困難,甚至痛楚,就是需要正視的訊號。
am730 2019-04-19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蛀牙的三大謬誤
雖然有點牙痛,不過平日很少吃甜食,應該和蛀牙無關吧?」
「明明早晚都有刷牙,還用上了牙線和漱口水,卻仍然有蛀牙?」
「不斷補牙,卻又不斷再蛀,最後還要杜牙根來解決,難道是天生牙質的問題嗎?」
蛀牙,就像一個永恆的煩惱。無論怎麼做,似乎都擺脫不了它?說不定,只是對蛀牙產生了誤解,所以才用錯方法去預防蛀牙。就像一間沒關好窗戶的房子,在大門上做再多的防盜措施,也阻止不了小偷光顧一樣。以下是一般人對蛀牙的三大謬誤,看看你會否也無意地中了招?
謬誤1:「發現明顯的蛀牙洞,或當感到痛楚時,才去想方法解決問題。」
當有牙痛,或是看見明顯的蛀牙洞時,其實蛀牙菌已經在口腔中紮根,甚至已經開始擴散了。蛀牙是一種由細菌造成的疾病,而口腔又非常適合細菌滋生,平時已有超過300種細菌常駐,所以當出現一顆蛀牙時,其實已代表口腔環境出現了漏洞,蛀牙菌已入侵了口腔,若不能好好清潔牙齒和口腔,讓蛀牙菌繁殖到一定數量,就會致病,發生蛀牙,還會像骨牌般牽連其他牙齒,接二連三的蛀掉
謬誤2:「早晚認真地刷牙,再用上漱口水和牙線,就不會蛀牙。」
這是十分常見的誤解,就像一個人不改大吃大喝的習慣,卻以為只要每天跑步,就可以減肥一樣。刷牙就像跑步,會消耗一部分的卡路里,卻不足以在大吃大喝的情況下,令體重下調,因為牙刷能刷到的部分有限,而這些地方都甚少蛀牙,相反,牙刷所觸及不到的地方,像牙齒和牙齒之間的鄰接面,以及臼齒的齒溝(小窩裂溝),就最容易蛀牙了。所以,每天單純地努力刷牙並不能完全預防蛀牙。當然,每天刷牙仍是很重要,將來再跟大家分享。
謬誤3:「蛀牙一再發生,那就是牙質問題,只能放棄。」
「醫生,我從小到大的牙質都很差,所有牙醫都是這樣說的,已經補過無數次了,沒有一隻牙齒是完整的了 。」幾乎每天都聽到這樣的說法,背後的確埋藏了很多失望及無助。但其實, 真正的牙質問題,即牙齒鈣質發育不全,其實只佔極小數,而且肉眼也可以分辨,並在約六歲,恆齒生出時,已可以診斷。
其實引致蛀牙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口腔清潔之外,還有飲食習慣和唾液分泌等問題。另外如身體有特殊情況,也會較容易患上蛀牙,例如需要長期進食藥物(如某些降血壓藥,抗抑鬱藥等),以及接受完放射治療的人士,都有機會因藥物引起口部乾涸。相信釐清了對蛀牙的誤解後,就可以為牙齒健康作出最好的決定,徹底解決牙患及製造良好口腔環境,防止再度蛀牙。但若不幸患上蛀牙,還是記得要及早就醫。
am730 2019-03-22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種牙,需要用到種子嗎?
一位在打球時撞掉牙齒的病人,曾如此問道:「種牙?需要用到種子嗎?」
這位病人當然是開玩笑,但他的掉牙情況卻是相當常見,同時也顯示出不少人都不了解何謂種牙。種牙,是以人工牙根安裝假牙以彌補缺齒的修復技術,是因為意外掉牙後的處理方法。種牙前,醫生會詳細檢查病人口腔及身體的狀況和病歷,從而尋找最合適方案。隨著科技進步,現在可使用X光或3D電腦掃描協助,以減低手術風險。
手術一般有兩個步驟
首先,會將種植體放於顎骨內,過程需要局部麻醉。種牙位置會有細小傷口,於傷口輕輕掀起牙肉,再將種植體植入牙骨,然後縫上傷口。如果種牙位置的牙骨理想,種植體會相當穩固,接著於上面裝上一個微細的蓋型零件,預備以後裝置牙套;若果種植體情況並不穩,則需將其固實,使其於內癒合,並和牙骨融合。大概2至3個月內,新骨質細胞會包圍種植體,讓種植體穩固,如牙腳般成為身體一部分,以承托牙套。
手術後要注意,數日內不應戴任何活動假牙,因為任何於傷口上施加的壓力,都會令到種牙提早失敗,尤其是有植骨的情況。如有需要,醫生會確保病人臨時牙托是否調校好,或重新做過一個,確保臨時牙不會壓住傷口。種植體與牙骨融合,一般需要3至6個月不等。醫生會定期檢查種牙或者牙骨的整合狀況。如果牙骨的度數適合,醫生便會開始印模,制作牙套及所需零件。只有在罕見的情況下,種植體不能夠生長於牙骨上,此時醫生會考慮將種植體移出,再重新於不同位置種植,又或轉換種植體的體積。
種牙手術亦有其他注意風險,如口腔手術常見包括流血、腫痛、短期的瘀血及傷口感染,這些情況大都在首兩三日比較普遍,之後便會慢慢減退。還有一些較嚴重但非常罕見的風險,如神經線受傷,只會發生於下顎的種牙,多數是大牙位置附近的三叉神經線。如果三叉神經線有任何傷害,可能會引致半邊嘴唇、牙肉及舌頭有痛、痕癢,或者失去知覺等情況。大部份是短暫性傷害,但亦有永久的案例。然而,現今的立體電腦素描等技術,已可準確找尋神經線的情況及位置,可以大大減低風險。
除種牙外,亦有其他固定鑲牙方法
上顎方面,個別病人會因為太早失去牙齒或牙槽骨早已收縮,導致缺少後牙骨,從而有鼻孔增大情況。如果無額外程序及手術,種植體置入有機會影響鼻孔膜,引致發炎等其他情況。大部份情況能依靠簡單手術修補,或是種牙前,做額外程序讓牙骨完善。
除種牙外,亦有其他固定鑲牙方法,例如牙橋或可以拆除式活動牙托。甚至當患者仍保留真牙時,可以做杜牙根而免於拔掉牙齒。但當牙齒需除去時,卻不去鑲嵌,則有機會出現各種牙齒移動問題,從而使到咬合產生變化。如果此情況發生,往往都較難以矯正。
植牙、牙套及真牙,均需要定期維修及保養。常見的保養都在於牙套部份。牙套與真牙的堅硬度相若,任何會使真牙崩裂的食物或者物體,皆有機會使牙套崩裂。除牙套外,還有一顆細小螺絲連繫牙套及種植體,體型十分細微,可以承受的力有限,有機會因損耗,或用力不當而滑牙,鬆脫甚至斷裂。所以,除定期檢查外,如果感到牙套有鬆脫,也需立即覆診。
如果有任何憂慮或者查詢,請聯絡你的牙醫。
am730 2019-05-17
選文:Tammy 醫護研習組
下一頁
普通科門診
兒科
婦產科
小兒外科
耳鼻喉科
皮膚及性病科
眼科
腸胃肝臟科
骨科
精神科
心臟科
泌尿外科
外科
老人科
腎病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家庭醫學
心胸肺外科
內科
風濕病科
腦神經科
腦外科
感染及傳染病科
內分泌及糖尿科
麻醉科
內科腫瘤科
職業醫學
免疫及過敏病科
呼吸系統科
放射科
社會醫學
臨床腫瘤科
整形外科
病理學
深切治療科
急症科
核子醫學科
脊骨神經科(脊醫)
牙科
Close
简体中文
搜尋醫生
按區搜尋
專科分類
尋醫報告
醫護資訊
疾病與病徵
醫務信箱
即時提問
使用條款
私隱聲明
關於我們
官方網站
Close
醫生資料
發表尋醫報告
診所地圖
醫生答問
搜尋醫生
尋醫報告
醫務信箱
醫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