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表面髖關節置換 救骨枯

人體不是玩具,部件壞了可更換,但在醫學科技日益進步下,人體很多嚴重受傷或磨損的部位,今日可以像汽車般更換新零件,像關節置換。早期的關節置換,需切走不少人體骨骼組織,最新的治療理念,是愈保留得多愈好,人造零件體積愈細愈好,充分利用人體的生物組織將零件牢牢抱緊,將其融為身體一部分。

「表面髖關節置換」,便是這原理下的產物,病人手術後翌日便能離開病牀,重新走路。表面髖關節置換手術意念,其實早在六十年代已出現,但因為當時物料欠完善,病人手術後鬆脫機會高,所以在試用了一段日子後便停用。今日醫療科技進步,物料不斷改良,技術更精準,這個四十年前的表面髖關節置換手術,就令羅先生重過自由行動新生活。

三十二歲的羅先生,年輕力壯,沒有長期服用類固醇,他萬萬想不到,骨枯竟然會出現在他身上。「大約四年前,我因為打羽毛球拉傷了右大腿,走路時隱隱作痛,初時見過跌打醫師,又做過物理治療,但沒有好轉,其後見骨科醫生,照過X光,都找不出特別原因令我痛……」羅先生說。

其後他輾轉求醫,終由一位專治奇難雜症的跌打醫師經X光檢查,發現他右大腿髖關節出現骨枯,而且已屬第二、三期。驚聞自己患骨枯,羅先生自言初時很難接受。「之後我見過瑪麗醫院骨科醫生,知道最徹底的解決方法是換骹,但我上網查過資料,知道人工骹用了十多年後又要換,所以一直猶豫不決,期間用了一年時間由跌打醫師治療,又按摩又敷藥,初期有好轉,但後期已發覺無效。」拖延了近兩年,羅先生見其他治療沒進展,與家人商量後,終決定由骨科醫生鄧偉文,為他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活動力強 不易鬆脫


「羅先生的髖關節表面花白了,原本應該是球形的關節表面,部分因沒血流到而嚴重損毀,出現缺血性骨枯,令他郁動時出現骨磨骨的情況,故出現劇痛。」鄧醫生說。由於髖關節出現骨枯嚴重影響羅先生的活動能力,要徹底解決問題,擺在面前的只有手術治療,將壞關節及骨枯部分切走,換一個人工關節。手術以外,其他方法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應羅先生的情況,鄧醫生認為他適合換一種新型的「表面髖關節」,效果較傳統的「全髖關節置換」更優勝。「表面髖關節置換的好處,第一是差不多可以完全複製病人『股骨頭』出來,在力學及活動能力較全髖關節更佳;第二個好處是置放好後,脫位機會較微。」鄧醫生說。

保留骨骼 物料改良

另一好處是手術後出現長短腳機會減低,「原因是做全髖關節置換時,有時由於調校張力關係,會拉行少少,減少甩骹機會,但有機會令腿部長了,增長幅度可以達一至三厘米。新型關節由於力學好,甩骹機會低,故不會因拉得太行而出現手術後長短腳問題。」

此外,全髖關節置換,需要切走的骨骼較多,「首先要割走整個股骨頭,然後再於股骨近端用鋤鋤走骨骼,才可以放入一支長七至八吋的金屬柄。但好多時出問題的,只是關節表面,即關節的『骹位』磨蝕,如果因關節表面出現問題而要切走這些骨,會令病人損失很多健康的骨頭。」鄧醫生說。故此這個表面髖就是針對此問題,保留病人本身正常骨組織,只需將表面損毀部分磨走,然後安裝一個人造關節面,對面髖骨亦同樣安裝一個人造關節面,像帽子般起着保護作用,包護上下兩邊的骨。

這個新人工關節還有第三個好處,就是磨蝕機會極微,引起發炎機會近乎零。「以前全髖關節好多時是一個金屬頭,對一個『高分子聚乙烯』關節假體,像一個膠面的一種物料,這種物料在長期摩擦下會產生微細的聚乙烯微粒,情況就像鞋底一樣,行得多會蝕,微粒蝕落在路面上,但這個關節因安裝在人體內,故蝕出來的微粒就聚在關節內。」
鈷鉻合金 不易磨損
由於這些微粒是外來物,並非人體組織,故人體會對其產生抗拒,在反抗過程中產生發炎,部分骨組織因而消失,造成「骨溶解」。而最新的關節假體棄用高分子聚乙烯的物料,改為「鈷鉻合金」,故不會有上述情況。舊關節由於有微粒積聚問題,故在炎症產生時需入手術室清理關節微粒。數字顯示,每一百隻高分子聚乙烯人工全髖關節,約有八至十隻需入手術室進行清炎。至於是否需要清炎,需要先從X光片判斷。

雖然沒有任何人工關節可以說用一世,但這種新型的表面髖關節,由於物料耐用,其磨蝕過程極慢,故較可用上二十年的舊式關節更耐用,估計用上三十年也沒有問題。這種約出現了七至八年的新型關節,適用於髖關節退化及骨枯,但目前在香港較少個案使用,鄧醫生解釋,其一是因為香港人較少出現髖關節退化問題,其二是香港人因骨枯而需要更換髖關節,其骨枯影響範圍較小才能應用,而香港一般骨枯病人,關節受損影響範圍較大,故需要用傳統的全髖關節置換。

類固醇酒精致骨枯


為何會出現骨枯?這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類固醇,例如○三年沙士患者在治療時,需要服食高劑量類固醇,事後不少患者出現骨枯後遺症。另一個常見原因,是長期飲酒。鄧偉文醫生解釋,酒精會令骨髓內的脂肪細胞變大,變大後阻塞血流進入骨骼,而股骨頭的血液供應較特別,只得一條路,故這條路被阻塞,血液無法從其他方向進入,股骨頭在缺血情況下便出現枯萎、壞死。

另一個骨枯原因是潛水,當潛水員潛得極深時,氮氣溶在血液內,到他慢慢浮上水面時,因減壓做得不好,氮氣就會在短時間內湧出,塞住血管。目前香港的骨枯個案,以類固醇及長期飲酒較常見,不過很多骨枯個案都是沒有原因的。雖然鄧醫生未能確定羅先生骨枯原因,不過羅先生告訴記者,他在九七至九九年間,因職業關係要經常飲酒,他懷疑是造成日後骨枯的主因。
金屬假體 男士適宜
羅先生於去年四月中接受手術,醫生先將髖關節損壞部分磨走,然後置入已預先量度好大小的試模假體,確定尺碼適合後,才正式將表面髖關節安裝,手術大約歷時兩小時。手術後,張先生需在傷口接駁引流喉管,待血水在二十四小時全部流出後,便可取走引流喉管,第三日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離開病牀,學習走路。「我在腳架輔助下走了五至十分鐘,初時覺得不太有力,可能因為之前長時間用柺杖代替右腳,致令右腳肌肉無力。」羅先生說。

鄧醫生說,手術後要進行約兩星期物理治療,便能如平常般走路。如果想做劇烈運動,最好在半年後。羅先生謹守醫生指示,並在物理治理師指導下訓練肌肉,結果在出院後三星期,他右腳已回復昔日活動能力,走路時完全不感覺到有個鈷鉻合金關節在體內,只是坐在硬繃繃的石櫈上,才感覺到關節有點硬硬的,但基本上,人工關節己與他融為一體,是身體一部分了!

目前這種新關節較適宜男士使用,這並非因為性別歧視,而是這種鈷鉻合金雖然磨蝕速度慢,但過程中產生的金屬微粒,估計有機會影響女士生育,故醫生為安全計,患骨枯女病人,仍會以傳統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解決問題。

骨科手術越趨生物性


由於醫學科技進步,人體某些部分可以像汽車零件般更換,當中應用得較多的是骨科手術,但昔日的零件體積大,今天的零件卻愈來愈細小。「目前骨科手術已進入新階段,即愈重視生物學,以前傷口開得大,骨又盡量切多些,盡量用多一點骨髓泥去固定假體,但現時是希望保留病人本身生物性強的東西,譬如傷口做細一點,假體置入時不是以髓泥夾硬黏住、固定,而是希望最終骨骼細胞能生長至抱住整個假體,如果抱得住,這個假體會融為身體一部分,它理論上就可以永遠使用。」鄧偉文醫生說。同樣理念亦可應用在全髖關節置換,如果置入後自身組織抱得住,這個全髖亦可用一世,只需更換會磨蝕的部分,毋須再鋤或切骨頭,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讓更多朋友看到這資訊 >> 分享
東周網
選文:Anna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4 www.se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