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 腦神經科 ]

醫生教路做好3件事 減9成中風機會

今日是世界中風日(每年的10月29日),大家對中風這「殺手」的影響和治療又有多少認識呢?原來中風是本港第四號疾病殺手,每年奪去3000至3500人的性命,若沒有及時救治後果可以十分嚴重!近年在治療急性中風的藥物和技術已有很大進步,如透過「藥物溶栓」及「手術取栓」等都可幫助更多中風病人康復過來。決心要預防中風,何不身體力行,做好以下3件事,人人都可以將中風的機會大幅減低八至九成!
急性中風:出血性與缺血性 成因有不同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經年齡調整的中風病發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但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持續,中風仍然是主要的疾病殺手,其中急性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多與血壓高、腦血管畸形或藥物影響等有關;至於最常見的缺血性中風則多因三高,即血壓高、血糖高及膽固醇高,導致血管出現粥樣斑塊而堵塞血管
注意心房纖顫致中風 致命及致殘率高

不過,吳醫生指,近年缺血性中風的入院個案中,值得注意一個新趨勢。「大約每4人便有一人是由心房纖顫等心律不正問題而引致中風,這類中風通常也較嚴重,致命及致殘率亦較高;若病人及早發現,服用薄血藥物已有助減低中風的機會。」
針對急性中風的治療近年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缺血性中風方面更有顯著的進步。吳醫生表示,現時大部分急症醫院都有提供24小時溶栓治療,而治療關鍵時間亦由早期的黃金3小時有所延長,主要是針對一些發生大血管阻塞、掃描檢查顯示腦細胞未完全壞死的病人,可利用藥物溶栓,或以介入式手術取走血栓,令血管回復暢通。
接受溶栓或手術取栓治療 康復見成效
他引述研究顯示,每6至7名病人接受溶栓治療,或每2至3名病人接受手術取栓治療後,便有多於一名病人可以康復至能夠自理而毋須倚靠別人照料的程度。至於出血性中風的急救,則着重於控制血壓,以阻止血塊增大,有助提高病人癒後康復的機會,並可減低死亡風險。
急救錦囊:談笑用兵 注意小中風來襲

一旦懷疑中風或出現中風徵狀,必須分秒必爭,並要緊記「談笑用兵」的急救中風錦囊:「談」即出現言語不清;「笑」即面部表情不對稱;「用」即一邊手腳乏力和「兵」即立即求診,以便得到及時和適切的救治。

此外,部分病人中風前會出現小中風徵狀,只是這類小中風的徵狀會於一、兩小時後消失,容易令人忽視,但吳醫生提醒,在出現過小中風的個案中,多達一成人可於3個月內發生真正的中風。

「小中風其實已是一個提示腦部血管出現問題的警號,目前已有足夠證據顯示,及早接受評估及針對性治療,可以把中風機會減半。」

醫生Tips:中風可以預防嗎?

吳醫生強調,要預防中風,只要身體力行做好以下3件事,人人都可以降低中風風險:

1.要好好控制三高;
2.要提防心房纖顫;
3.改善生活習慣。
「有研究報告顯示只要注意均衡飲食、多做運動及情緒管理等方面有所改善,便可以將整體中風風險降低八至九成。」
讓更多朋友看到這資訊 >> 分享
選文:Tammy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