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為你拆解5大孕婦必睇牙科迷思
不少人在懷孕期間都會出現牙齦紅腫及流牙血等口腔問題,但坊間對於孕婦進行牙科檢查都存有眾多迷思,包括懷孕期間究竟能否看牙醫?有傳生一個小孩掉一顆牙齒?孕婦能否進行X光檢查呢.....究竟有關說法是否有醫學根據呢?下文將為大家逐一拆解5個常見有關孕婦與牙科檢查的迷思吧!
迷思一:每生一個小孩便會掉一顆牙齒?
每當談及孕婦的口腔問題時,不少人都會疑問,懷孕期間胎兒會由母體中攝取鈣質作養分,容易導致孕婦流失大量鈣質,包括牙齒中的鈣質,所以有說法指每生一個小孩便會掉一顆牙齒,究竟是否屬實呢?其實,這個說法並沒有任何的醫學根據,很多外國研究早已證實,胎兒不會透過孕婦的牙齒來吸收鈣質,所以懷孕是不會增加出現掉牙的機率。相反,導致媽媽出現掉牙的情況,大多是由其他因素導致。
迷思二:為甚麼懷孕期間容易出現牙齒口腔問題?
不少人在懷孕期間都會出現牙齦紅腫及流牙血等口腔問題,究竟為何會引致孕婦有口腔問題呢?其實,婦女的荷爾蒙在懷孕過程會出現改變,導致口腔內細菌容易增生,甚至降低口腔抵抗力,增加出現牙齦紅腫發炎及牙周病的情況,甚至令牙齒地基鬆動。另外,不少孕婦在懷孕初期出現孕吐情況,嘔吐出來的酸性物質容易損害孕婦牙齒,加上懷孕時會導致飲食習慣出現改變,例如偏愛酸甜或重口味食物,導致孕婦口腔長期保持在酸性狀態,一旦忽略日常潔牙衛生,最終容易造成蛀牙及牙周病問題。
迷思三:懷孕期間牙齦流血疼痛忍一下便無事?
根據美國牙醫雜誌期刊資料,如果在懷孕期間出現牙周病症狀,包括牙齦紅腫及流牙血情況,造成孕婦早產風險竟高達4至7倍,這是因為一旦孕婦身體免疫細胞在不穩定的發炎狀態,宮易導致他們的身體對於外在的刺激反抗,甚至細菌等都有可能透過臍帶到達羊水造成一些感染,最終增加早產風險。因此,建議各位孕婦在懷孕期間應更注重日常潔牙衛生,一旦出現牙齦流血及疼痛等情況時,應及時求醫,避免病情惡化而影響胎兒健康。
迷思四:懷孕期間究竟能否看牙醫?
懷孕過程可分為三期,包括「懷孕前期(1-3個月)」、「懷孕中期(4-6個月)」、「懷孕後期(7-9個月)」。在原則上來說,懷孕前期及後期被俗稱為較危險期,因為胎兒在懷孕前期仍在形成階段,相對地較為不穩;懷孕後期接近臨盆,孕婦服食某些藥物後或容易出現胎盤收縮情況,所以在前期及後期時段接受牙科治療相對地有較高風險,特別是進行藥物性治療時需更加小心。另一方面,胎兒在懷孕中期時相對地較穩定,孕婦自然是可以接受適當的牙科治療。
迷思五:孕婦能否進行X光檢查?
最後,不少人都會好奇,究竟孕婦能否進行X光檢查呢?目前X光檢查的輻射劑量大多已降低在我們可以接受的安全範圍內,但無可否認,胎兒在發育過程中對於輻射劑量特別敏感。因此,牙醫盡量不會建議孕婦進行非緊急性的X光檢查,一旦確意有必要做檢查時,會盡量減少輻射劑量,並在他們腹部位置加一層鉛衣作保護。
讓更多朋友看到這資訊 >>
選文:Tammy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植牙唔夠骨?鼻竇入面要加骨? | |
---|---|
缺失大牙愈來愈常見,植牙亦都愈來愈普及。但上顎後牙區域很多時候想要做植牙的時候,牙醫卻告訴你「唔夠骨」,做唔到種植牙!點解呢? ....... |
智齒留在口 蛀牙 炎症成密友 | |
---|---|
生智慧齒是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的口腔問題。臨床檢查經驗顯示只有少數人可以完全正常萌出或毫無癥狀。現代人由於顎骨進化縮小,導致智慧齒較....... |
箍牙你要知 | |
---|---|
擁有一排潔白和整齊的牙齒是很重要的,所以愈來愈多人會選擇箍牙來改善儀容,但在決定箍牙前又有很多疑問,例如是否一定要拔牙? 是否適合....... |
父母口中的假牙到期替換了?如何清潔及保養假牙? | |
---|---|
對於一眾老友記來說,擁有一副合適的假牙才能享受健康及快樂生活,但大家又是否知道原來假牙都有到期日子,需要定期更換?在此提醒各位子女....... |
服食治療骨質疏鬆藥,不要隨便拔牙,可能致顎骨壞死! | |
---|---|
本港目前流行使用口服藥,包括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或針劑控制骨質疏鬆病情,有關藥物原理是抑制破骨細胞在骨表....... |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