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23119 ] 黃女士
骨盆腔發炎
病患者女 - 40歲
2018年骨盆腔發炎入院,輸卵管腫脹和有5cm肌瘤,醫院建議做手術切除,但因當時太害怕,我以為是肚痛,要開刀切子宮,在公立醫院,即時決定,太害怕了,所以無做手術。之後找了另一家私家診所,醫生建議到私家醫院打抗生素7天,回家再食了42天抗生素藥,肚子沒有再痛了。
2019再覆診,輸卵管腫脹和有5cm肌瘤 還是存在,這段時間找了4間婦科診所取醫生建議,2間話要做手術,2間話不用做,但要留意每半年要檢查一次。4個醫生都話輸卵管留不了,太脹,沒有功能性,又因之前發炎嚴重,一定會有黏沾器官,手術困難...這很困擾我自己應否做手術....但因沒有痛楚,最後決定半年後檢查再決定。
2020年,我現在40,近2-3個月肚脹脹,平躺會摸到肚臍下方有硬物,大力按會痛,月經時間準時,但會頭一二天肚痛。今天剛做了檢查,醫生話肌瘤6cm,2邊輸卵管脹大,醫生建議傳統手術切除子宮和輸卵管,卵巢可保留。
這個醫生我第一次預約,我應該再看多一二個醫生建議嗎?但我又怕如上次一樣,一半醫生要做,一半醫生話唔需要.....
自問我不會要小朋友,但我想保留子宮,因上網發現切除子宮日後會有便秘漏尿失禁....更年期提早.....
請問你們有多點建議給我嗎?我現只是40.....
2018年骨盆腔發炎入院,輸卵管腫脹和有5cm肌瘤,醫院建議做手術切除,但因當時太害怕,我以為是肚痛,要開刀切子宮,在公立醫院,即時決定,太害怕了,所以無做手術。之後找了另一家私家診所,醫生建議到私家醫院打抗生素7天,回家再食了42天抗生素藥,肚子沒有再痛了。
2019再覆診,輸卵管腫脹和有5cm肌瘤 還是存在,這段時間找了4間婦科診所取醫生建議,2間話要做手術,2間話不用做,但要留意每半年要檢查一次。4個醫生都話輸卵管留不了,太脹,沒有功能性,又因之前發炎嚴重,一定會有黏沾器官,手術困難...這很困擾我自己應否做手術....但因沒有痛楚,最後決定半年後檢查再決定。
2020年,我現在40,近2-3個月肚脹脹,平躺會摸到肚臍下方有硬物,大力按會痛,月經時間準時,但會頭一二天肚痛。今天剛做了檢查,醫生話肌瘤6cm,2邊輸卵管脹大,醫生建議傳統手術切除子宮和輸卵管,卵巢可保留。
這個醫生我第一次預約,我應該再看多一二個醫生建議嗎?但我又怕如上次一樣,一半醫生要做,一半醫生話唔需要.....
自問我不會要小朋友,但我想保留子宮,因上網發現切除子宮日後會有便秘漏尿失禁....更年期提早.....
請問你們有多點建議給我嗎?我現只是40.....
鄧曉彤醫生回覆:
3/19/2020
3/19/2020
多謝你的來信。倘若輸卵管持續腫脹積水,應該已經失去功能,而且亦有機會導致發炎、發燒疼痛,選擇手術是合理的。至於肌瘤方面,就真的在乎你的症狀了,本身子宮肌瘤十分常見,1/3女士有這個問題,基本上肌瘤亦是良性的。不過子宮肌瘤有機會導致經量增加,小便頻繁,於收經前亦有機會一直增大,因此需不需要做手術,或進行什麼手術均因人而異,很難一概而論。
鄧曉彤醫生
鄧曉彤醫生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Pauline : 乳房疼痛
病患者女 - 30歲 右邊乳房固定有個位痛。開始時舉手和打呵欠痛。觸碰又痛。照左超聲波無特別野。食消炎藥.......Elaine chua : 女性尿頻
病患者女 - 55歲 本人近3日發現有尿頻情況 大約2個鐘就要去1次 肚子有谷現象 但每次去洗手間.......Helen lau : 子宫肌瘤
病患者女 - 41歲 本人在大陸大醫院確趁有一颗3*2*5子宮肌蹓,導致經期長和過多貧血3個月,現吃鐵丸.......Candy : 良性乳房腫瘤洗唔洗做手術
病患者女 - 33歲 上個月穿衣服時摸到乳房有硬塊, 去醫院檢查, 照左乳房超聲波, 發現硬塊大到3.5.......Sherly : 月經沒有來
病患者女 - 20歲 你好 我對上一次經期是3月14-18 日 而對上性行為是4月8日 到現在4月28.......kico : 月經來了10天以上
病患者女 - 38歲 之前月經一向正常,通常都係5-6日就會完結,但今個月11號-14號有少量血,以為來.......Joyce yeung : 子宮內膜異位手術
病患者女 - 34歲 子宮內膜異位手術後第20天還痛 請問手術後幾耐可以中醫調理及針灸?.......陰道加德納菌 : 陰道加德納菌
病患者女 - 27歲 2018年4月分泌物黃黃綠綠,有刺痛感,睇醫生話有細菌性陰道炎,食藥好咗又翻發,之....... 發出提問使用細則
致鄧曉彤醫生 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