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講場] 冠狀動脈心臟病
心臟病為香港最常見致命疾病中的第三位,而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當中的頭號殺手。冠心病的成因眾多,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這個致命疾病初期可以毫無症狀,但隨着心血管變得狹窄,患者可能會出現心絞痛、腳腫、體能下降等情況,病情嚴重者更有機會出現休克、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將會於今集的《醫生講場》為大家解構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成因及高危因素,並會重點講解它常見的症狀,以及可如何透過不同的檢查方法準確診斷出冠心病。
[醫生講場] 冠狀動脈血管疾病與治療
冠狀動脈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當心臟血管出現脂肪或斑塊的堆積,心臟動脈會因此變窄或阻塞,限制了血液流通,從而影響心肌所需的氧氣與營養。一般情況下,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情會隨著時間惡化,並隨時危及生命。
今集《醫生講場》請來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及鄭裕康醫生,講解冠狀動脈疾病的徵狀及進行「通波仔」手術時的各類型治療方案。鄭醫生會與大家解釋進行「通波仔」手術時所選用的裝置的特點,包括藥物溶析支架 (DES) 及生物適應架。陳醫生會於影片中拆解生物適應架各階段的實際運作及操作模式,並解釋心臟科專科醫生為患者建議合適通波仔方案時的一些考慮因素。
[醫生講場]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種心臟健康問題,一般指心房或心室訊號收發功能異常,繼而令心跳過快或過慢,從而影響血液流向大腦或其他身體器官,並引發一系列症狀,如頭暈和氣促。嚴重情況下更可間接導致中風,甚至猝死。
本集《醫生講場》邀請了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鄭裕康醫生,為大家解構心律失常的成因及各種高危因素。鄭醫生亦會於影片中講解心律失常可能為身體帶來的不同影響,以及預防和治療這個心臟問題的有效方案。
通波仔(下)– 支架植入術
在進行「通波仔」手術時,心臟科專科醫生會先使用球囊將心血管內積聚的血塊或斑塊推開,然後在血管收窄的位置植入和擴張支架,從而改善血流及減低血管翻塞的機會。
承接上一集的《醫生講場》,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鄭裕康醫生會繼續為大家解構「通波仔」手術的過程。鄭醫生於今集會帶領觀眾了解甚麼是支架植入術,除了介紹不同種類和功能的支架外,亦會分享一些術後護理要點,並拆解坊間對於植入支架的常見疑問。
通波仔(上) –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是一種透過球囊推開心血管內積聚的血塊或斑塊,令血流得以改善的手術。然而,若單靠球囊,血管再遭阻塞的風險非常大,所以心臟科專科醫生會視乎患者血管情況同時植入支架,為血管提供支撐,以保持血管暢通。
本集《醫生講場》邀請到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鄭裕康醫生,為大家一連兩集解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今集鄭醫生會首先講解「通波仔」的運作原理,並介紹各種球囊的特性。鄭醫生亦會解釋超聲波、光學儀器等技術可如何協助選擇合適的球囊進行手術,以大幅降低病人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視頻的資料及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醫生的專業意見或診斷。
請聯絡您的主診醫生並向他提出您的疑問。
如有不適,請立即約見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請聯絡您的主診醫生並向他提出您的疑問。
如有不適,請立即約見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seedoctor.com.hk - 醫生視頻
是為大眾市民提供醫務及病症參考性資料。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聯絡我們: info@seedoctor.com.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