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不同心口痛的原因及徵狀
形成心口痛的因素有很多,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心源性胸痛。受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有機會導致心肌炎和心包炎。雖然,醫學上暫時沒有特效藥物針對治療心肌炎和心包炎,然而,多數患者會自行康復。 本集《醫生講場》請來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爲大家講解心口痛的原因、如何分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的方法,以及有關的心肌炎、心包炎的徵狀及治療方法等。
心悸與心房顫動
心悸是心房顫動其中一個徵狀,胸口會感到卜卜跳動,可以突然發生或是突然消失。若患上心房顫動,心臟裏會出現異常壓力並發出特別信號,令心跳加速或變得紊亂,導致心律不正、心口翳悶等徵狀,患者中風的機會更比平常人增加五倍。 本集《醫生講場》繼續請來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爲大家講解心悸的成因、心房顫動的高危人士以及其治療方法。
心臟血管鈣化
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鈣化的機會會越高,血管內的一些脂肪會積聚於血管壁裏面,令血管壁變厚。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鈣凝塊會黏附於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令血管收窄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另外。「三高」、慢性疾病、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加劇血管鈣化的嚴重性。 本集短片請來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爲大家講解心臟血管收窄和鈣化的成因、以及其治療方法。
心跳過慢隨時失去知覺?
人的心臟會隨我們的天然心臟起搏器「竇房結」而跳動,把血液傳送到身體各個器官。心律不整是指心跳過快、過慢或是沒有規律,導致血液無法有效率地從心臟泵出到身體其他地方。 本集《醫生講場》繼續請來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爲大家講解甚麼是心律不整、心跳過慢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心臟除顫器植入術 - 預防猝死
運動致心臟猝死的個案時有發生,許多時都與「心室顫動」有關。「心室顫動」是最為危險的「心律不整」,患者在病發時可以毫無先兆並在數秒內進入休克狀態,如沒有即時進行急救,在數分鐘內更有機會猝死。這個致命和突發性的心臟病可以出現於任何年齡層的人士身上;35歲以下的病發者通常是因為罹患了先天性心臟病,而35歲以上的病發人士則通常是由其他心血管疾病引致。 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將會於今集的《醫生講場》為大家解構心室顫動的成因及致命因素。陳醫生亦會探討各個不同的應對措拖;包括急救(體外電擊)、藥物治療,以及植入式除顫器 (ICD) 治療,以及它們對提高病發時存活率的有效性。
左心耳封堵術
缺血性中風是心房顫動其中一種併發症。心房顫動患者由於心臟不規律跳動以及無法有效收縮,心房內便會因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而容易出現血塊;當這些血塊隨著血液流動阻塞腦部血管,便會引發缺血性中風,令腦細胞受損甚至死亡。患者通常可服服用抗凝血藥物,但長期服用會增加嚴重出血的風險,而左心耳封堵術便是心房顫動患者除了抗凝血藥物外可進行的替代性治療。 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會於今集的《醫生講場》探討心房顫動與缺血性中風的關係。陳醫生亦會解構左心耳封堵術的原理,手術過程,以及術後的護理需知。
如何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病?
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病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而透過藥物則有助控制病情,並減低復發機會。心臟科專科醫生亦有機會視乎嚴重程度建議病人進行通波仔或開胸搭橋手術。 今集《醫生講場》請來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為大家講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各種治療方案。陳醫生亦會分享為急性冠心病個案進行手術時,如何利用人工心肺及心室輔助器等儀器維持血液供應和穩定血壓,以及手術後的復原與護理要點。
[醫生講場] AI影像下通波仔
「通波仔」是治療冠狀動脈疾病的其中一種介入手術,其主要目的是為病人擴張已收窄或出現堵塞的心臟血管,讓血液恢復流通。然而,要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行「通波仔」,並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心臟科專科醫生往往需要依賴高精準度的影像技術。隨著科技的創新,AI輔助影像技術亦應運而生,為「通波仔」手術帶來改變。 今集《醫生講場》再次邀請到中大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醫生及鄭裕康醫生,與我們分享有關「通波仔」手術的新發展。鄭醫生會講解在評估患者是否需進行通波仔時的相關概念 –冠狀動脈儲備分數(FFR);他亦會講解血管造影技術,包括血管內腔超聲波(IVUS)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如何協助醫生為每位病人選擇合適的通波仔支架,以及判斷術前清除鈣化硬塊的需要。同時,陳醫生會與大家討論AI人工智能的發展如何令醫學界受惠,幫助心臟科專科醫生透過IVUS更準確地分辨冠狀動脈內的病變性質及狹窄程度,並為高難度的冠心病介入治療提供更準確的數據及分析作參考。
**視頻的資料及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醫生的專業意見或診斷。
請聯絡您的主診醫生並向他提出您的疑問。
如有不適,請立即約見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seedoctor.com.hk - 醫生視頻 
是為大眾市民提供醫務及病症參考性資料。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聯絡我們: info@seedoctor.com.hk


Copyright©2025 www.seedoctor.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