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敏感潛藏危機?! 一文了解牙齒敏感5大成因
很多時我們牙齒出現不適都是由牙齒敏感開始。在甚麼情況下會導致牙齒敏感呢?其實,當大家在飲用凍/熱飲、口腔溫度出現轉變、進食甜或酸性食物時,牙齒會出現酸軟、痺痛及刺痛等症狀,便有機會患上牙齒敏感。整體來說,牙齒敏感的成因可大致分為以下5大原因,大家不妨自我檢測自己的敏感成因屬於哪一種,以及早就醫接受相應治療,改善牙齒敏感情況。
牙齒敏感成因1:接觸刺激源頭令牙齦收縮
最普通導致牙齒敏感成因是牙齦收縮導致象牙質暴露在外。此類患者只限於在飲用冰飲或進食酸性食物時,牙齒才會感到酸軟及痺痛,而且牙齒表面沒有蛀牙、細菌或發炎,當患者移開刺激源頭時,酸軟及痺痛感覺便會立即消失。普通牙齒敏感的處理方法是患者要避免牙齒接觸刺激源頭,包括不要飲用冰凍飲料及進食酸性食物,並使用抗敏感牙膏。另一類較為常見的敏感成因,是洗牙後牙齒變得敏感,但有關症狀於洗牙後一、兩星期後會漸漸消失,這種情況下,患者只需要使用抗敏感牙膏即可減輕敏感症狀。
牙齒敏感成因2:蛀牙
第二個導致牙齒敏感的原因是蛀牙。如患者蛀牙情況已侵入至琺瑯質底下的象牙質時,牙齒開始變得敏感。此時,牙齒除了在飲用冰凍飲料時會感到酸軟及痺痛,當患者進食如朱古力、糖果等甜食或酸性食物時,牙齒都會出現敏感症狀。初期症狀與普通牙齒敏感相若,但牙齒表面或會出現牙洞,患者需要盡快求醫,由牙醫診斷蛀牙情況後進行牙齒修補治療。
牙齒敏感成因3:牙隱裂
當牙齒出現裂痕時亦會導致牙齒敏感,較多時發生在大牙位置,醫學上名為「牙隱裂(cracked tooth)」。由於患者牙齒表面出現裂痕,冷熱痛痺會可以透過裂痕刺激牙經神,導致在飲用冰凍飲料或進食酸甜食物時,都會出現牙齒敏感症狀。普通牙齒敏感患者在咀嚼時是不會感到痛楚,相反,大多數牙隱裂患者的牙齒在咀嚼時會感到酸軟不適,甚至阻礙進食。
牙齒敏感成因4:牙齒耗損
另一牙齒敏感原因是「牙齒耗損(tooth wear)」,導致牙齒出現耗損可能是因為:經常咬牙磨牙、過度進食酸性食物及刷牙太用力。當牙齒表面出現耗損時,便會令琺瑯質被侵蝕,導致象牙質外露,繼而出現牙齒敏感。此時,患者需要針對自己耗損牙齒源頭,作出相應的保護措施以預防耗損,例如磨牙患者在睡眠時可以戴牙膠;刷牙太用力者不妨改用軟毛牙刷,並停用美白牙膏減少耗損牙齒表面,以減輕牙齒敏感情況。
牙齒敏感成因5:牙周病
最後一個導致牙齒敏感的成因是牙周病,牙周病會令患者牙肉收縮及牙腳外露,最終牙齒變得敏感。有部分患者本身患有牙周病但未有及早處理,當他們接受洗牙治療後,亦有機會出現牙齒敏感。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在飲用冰凍飲料時突然感覺到牙齒出現酸軟或痺痛,應響起警覺,如果牙齒敏感症狀持續或出現惡化,可能反映牙神經出現發炎情況,大家應及早求醫檢查了解成因,並接受相應治療。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在飲用冰凍飲料時突然感覺到牙齒出現酸軟或痺痛,應響起警覺,如果牙齒敏感症狀持續或出現惡化,可能反映牙神經出現發炎情況,大家應及早求醫檢查了解成因,並接受相應治療。
讓更多朋友看到這資訊 >>
選文:Tammy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牙冠增長術:改善露牙齦,重拾自信的笑容 | |
---|---|
有部分女生從來不敢盡情展現笑容,因為一旦大笑就會露出牙齦牙肉,長遠甚至影響她們的自信心。其實,醫學上是有方法可以改善有關情況,透過....... |
傳統牙箍vs隱形牙箍點揀好?箍牙箍一世?牙醫解答4個箍牙迷思 | |
---|---|
1. 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箍牙方法 2. 箍牙方法:傳統牙箍 vs 隱形牙箍點揀好? 3. 完成箍牙後牙齒可以永遠整齊?定或要箍牙....... |
牙醫為你拆解5大孕婦必睇牙科迷思 | |
---|---|
不少人在懷孕期間都會出現牙齦紅腫及流牙血等口腔問題,但坊間對於孕婦進行牙科檢查都存有眾多迷思,包括懷孕期間究竟能否看牙醫?有傳生一....... |
拆解5大常見補牙物料優缺點及補牙後護理貼士 | |
---|---|
補牙是牙科其中一個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案,主要適用於輕、中程度的蛀牙情況,防止牙齒組織繼續受破壞,同時我們亦可以透過補牙恢復牙齒的形狀....... |
植牙手術風險、成敗因素及補救方法 | |
---|---|
植牙技術在近年成為了其中一個常見的缺牙治療方案,但不少病人都誤以為接受植牙手術後重新擁有健全的新牙齒,從此一勞永逸。其實植牙手術後....... |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身體不適請即睇醫生,切勿延誤治療。
如資料有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