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RichieLau22
關於焦慮症同埋食左一次血清素後仲唔舒服
醫生您好,
以下情況是我女朋友發生的,不是我本人:
病患者女 - 35歲
自從我4月份辭了兼職花店助理後,身心出現了很大狀況:
首先是5月時忽然出現panic attacks,而且對任何事都好焦慮,特別是每天朝早醒來都有小小緊張焦慮感覺出手汗,
而且都使我身體都出現問題,包括:
1:感覺到喉龍至胸口有野壓住和崩緊,而且有少許痛;並且想嘔又嘔吾出(之前check過甲狀線但又正常)
2:睇野好刺眼
3:容易疲勞,但訓得吾好
4:對好少事變得好敏感(例如輕輕掂個身就覺得好痛)
5:周身酸痛和緊.
現在的情況是焦慮相比之前是好轉了,情緒都相比之前沒有很大起伏和強烈的負面思想,
不過有時候情緖忽然會很焦慮和低落,特別在早上和在家中的時候會特別明顯,
岩岩睇完私家醫生,醫生話我可能糸甲狀線分泌過剩,並開左以下藥物:
Synium 5mg
Lexapro 10m g
Xanax 0.25mg
Famine 20mg
Propranolol 10mg
但佢夜晚食左血清素之後,
第2日朝早就好唔舒服,仲唔舒服過未食藥之前,
之後再問多次個私家醫生,
佢話仲要加藥。
佢就好擔心,已不舒服還要加量!
想問下,如果e個情況,如果轉藥,唔加藥既話會唔會好D?
因為我驚愈食愈多既話就好難斷尾!
以下情況是我女朋友發生的,不是我本人:
病患者女 - 35歲
自從我4月份辭了兼職花店助理後,身心出現了很大狀況:
首先是5月時忽然出現panic attacks,而且對任何事都好焦慮,特別是每天朝早醒來都有小小緊張焦慮感覺出手汗,
而且都使我身體都出現問題,包括:
1:感覺到喉龍至胸口有野壓住和崩緊,而且有少許痛;並且想嘔又嘔吾出(之前check過甲狀線但又正常)
2:睇野好刺眼
3:容易疲勞,但訓得吾好
4:對好少事變得好敏感(例如輕輕掂個身就覺得好痛)
5:周身酸痛和緊.
現在的情況是焦慮相比之前是好轉了,情緒都相比之前沒有很大起伏和強烈的負面思想,
不過有時候情緖忽然會很焦慮和低落,特別在早上和在家中的時候會特別明顯,
岩岩睇完私家醫生,醫生話我可能糸甲狀線分泌過剩,並開左以下藥物:
Synium 5mg
Lexapro 10m g
Xanax 0.25mg
Famine 20mg
Propranolol 10mg
但佢夜晚食左血清素之後,
第2日朝早就好唔舒服,仲唔舒服過未食藥之前,
之後再問多次個私家醫生,
佢話仲要加藥。
佢就好擔心,已不舒服還要加量!
想問下,如果e個情況,如果轉藥,唔加藥既話會唔會好D?
因為我驚愈食愈多既話就好難斷尾!
陳蔓蕾醫生回覆:
10/29/2018
10/29/2018
你好,
由於精神科必須看見病人才能決定她是患有什麼病以及治療方案,故未能對她現行服用的藥物作出任何評價。其實,每個病人都不同,只有她的主診醫生最清楚。一般來說,最初服用血清素的時間,也有可能會有身體不適,服用時間長了,副作用便慢慢消失。
建議你到她的主診醫生作查詢。
謝謝
陳蔓蕾醫生
由於精神科必須看見病人才能決定她是患有什麼病以及治療方案,故未能對她現行服用的藥物作出任何評價。其實,每個病人都不同,只有她的主診醫生最清楚。一般來說,最初服用血清素的時間,也有可能會有身體不適,服用時間長了,副作用便慢慢消失。
建議你到她的主診醫生作查詢。
謝謝
陳蔓蕾醫生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Mandy : 焦慮 呼吸不順 耳塞感
病患者女 - 36歲 醫生你好, 我最近身體出現特徵, 身體常出現發熱、易醒、手腳心發熱、耳有阻.......Shadow Tsang : 兒童精神問題
醫生你好,小女11歲,早在幾個月前,不停發出嘻嘻抽搐的怪聲,及久不久就做出抽搐的怪異動作,有時一分鐘有幾次,有.......Simon Siu : 情緒病是否同性格有關?
病患者男 - 44歲 本人十年前因感情問題就有焦慮,抑鬱就開始求醫, 但都未完全根治, 最近轉了醫生服用.......jerry : 困擾多年的精神問題
病患者男 - 19歲 小弟有精神問題困擾,已困擾數年而且有惡化跡象,今日終於鼓起勇氣請教。 小.......C : 我覺得自己就嚟崩潰 冇人明白我
病患者女 - 24歲 醫生你好, 但其實我一直都係一個幾樂觀嘅人,平時都係哈哈笑嘅人,但每次身邊人無意.......Ray Cheung : 因為失戀自殺
病患者女 - 17歲 小女因為失戀自殺, 經學校社工送入政府醫院精神科, 無需食藥, 剛出院. 想找私....... 發出提問使用細則
致陳蔓蕾醫生 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