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病發時心情會變得極度興奮,但會因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做出一些令人尷尬甚至是危險的行為,又或會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和工作。思想變得失控,滿腦子天馬行空的主意及計劃,胡亂作出購物或投資決定。自我澎漲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重要,說話多而失控,不懂得理別人感受。又會覺精力充沛,不願意去睡而最後變成筋疲力盡。性慾增強,甚至隨便跟陌生人發生關係。部分躁狂症患者會出現妄想,如覺得自己有特殊的力量或任務。
輕躁狂屬於躁狂症的輕度版,患者可如常生活及工作。雖然症狀輕微,惟亦不容忽視當中的危險性,皆因部分患者甚為享受輕躁狂帶來的感覺,認為可令自己情緒高漲,於社交場合中如魚得水,反而不喜歡處於正常狀態時的自己,不願按醫生指示服藥,結果無法控制病情水平,隨時演變為躁狂症。亦有些是同一段時間有躁狂及抑鬱症狀的混合型患者,情緒的上落會很大。
一型患者是最少有一次躁狂病發,而二型患者只有輕躁抑鬱狀態,沒有躁狂病發,有機會被誤診為抑鬱。若僅服用抗抑鬱藥,可令躁狂症狀加強。
單計躁鬱症的患者數量,便佔了香港整體人口的3%,大部分患者都會於40歲前病發,15至25歲則為病發的高峰期,男女比例差不多。
由於躁鬱症主要與腦部傳遞物質失調有關,比較屬於生理性的精神問題,很多時與外在壓力無關,故必須採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通常只是藥物的輔助。情緒穩定劑(如鋰劑,及一些治療腦癎藥物)有助於同時穩定抑鬱及躁狂症狀,但有時須量度血液中的藥物水平避免過量,孕婦採用時更須小心影響胎兒。抗精神藥以控制躁狂為主;而抗抑鬱藥則要小心使用,有機會引發躁狂症狀。急性躁狂發作時,可採用短期鎮靜劑去快速穩定病情。有一些情緒穩定劑如鋰劑,如突然停藥的話,有機會令患者更易病發,故轉藥時亦須小心拿捏。每個患者病況、情緒及病發傾向不同,處方藥物組合要配合適宜才能好好控制及預防病發。治療躁鬱症的難度在於,在情緒治療轉變中也必須平衡藥物的副作用及效果,也要給患者足夠對病情和治療的理解,才可真正幫助患者重回生活正軌。
曾有一名患有躁鬱症的家庭主婦,以為處於輕躁狀態時心情開朗、談笑風生、精神奕奕,反而覺得在正常狀態下不夠開心,故不願服藥,希望可維持在輕躁的「最佳狀態」中,固不斷病發,一度試過裸跑而多次入院治療。處理這一類患者,必須助其解開心結,並了解人有不同正常情緒才屬正常狀態,而不是只有開心才是正常,願意接受藥物治療而減少病發風險。
躁鬱症患者最常再病發原因不離壓力或無按時服藥,故留意早期症狀顯得相當重要。抑鬱較易察覺,患者也會感到不妥。但躁狂或輕躁,患者通常不會自己察覺得到,只會以為感覺良好。C同住通常是最早能夠發現的人,很多時比病人還會清楚,如有懷疑病發,便應盡早尋求醫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