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為近年常見的都市疾病,好像每個人身邊總有認識的人有此痛症。究竟對椎間盤突出症你有多少認識?是次邀請了脊骨神經科醫生 - 戴鏗晉醫生,為我們詳盡講解。
研習組 :
椎間盤突出在香港是否普遍?
戴醫生 :
椎間盤突出屬於脊椎病一種,全世界也屬普遍。脊椎包括頸椎、胸椎及腰椎,是支撐身體的支柱,由於負荷大,加上都市人多數生活姿勢不正確,少運動,因而有機會導致受傷或退化。根據非正式研究顯示,十個成年人一生中有超過九成人曾試過頸痛或腰背痛。頸痛或腰背痛便是椎間盤突出的病徵之一。
研習組 :
到底什麼是椎間盤突出? 有何病徵? 如何分類? 嚴重的話有何後果?
戴醫生 :
人體的脊椎是由一塊一塊的脊椎骨從上而下連接而成,在每塊脊椎骨中間聯繫著的,便是像軟骨的椎間盤。椎間盤是盤狀軟骨物質,外圍是強韌的纖維環,中間包著的是啫喱狀的髓核,是人體天然的避震器。椎間盤突出是指啫喱狀的髓核因外力或壓力被擠出纖維環,其後髓核壓迫到周邊的神經,引發手或腳出現痛楚、麻痺或無力等症狀。
椎間盤突出症常見於腰椎部分,但也可出現於頸椎及胸椎。臨床上,大部分頸痛、背痛或腳痛(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也是與椎間盤突出症有關。
嚴重者會手、腳無力,影響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極端情況患者會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
研習組 :
哪些人士較有機會患上椎間盤突出症?
戴醫生 :
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成因是椎間盤退化,所以年紀才是患病與否的最大因素。近年亦因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人人機不離手,長期姿勢不正確,加速頸椎及腰椎勞損及退化,使患上椎間盤突出症有年輕化趨勢。此外,肥胖或工作需體力勞動人士也相對容易罹患椎間盤突出症。
研習組 :
治療方法是什麼?
戴醫生 :
約九成的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透過非手術治療包括休息、服食藥物、脊醫治療及物理治療等也能達到理想治療效果。只有少數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最終需要手術治療。
研習組 :
有否較特別的個案與我們分享?
戴醫生 :
記得兩年多前,有一位才二十三歲、六呎高的年輕人(化名: Rick)來求診。對他印象深刻,第一、父母陪他一起來,第二、Rick剛入診所,還未登記,姑娘call入醫生房,說Rick的父母要求安排床位讓Rick躺下等候見醫生。當下知道此年輕人應是急性痛症,劇痛非常,故立即安排他入醫生房躺下等候。不到一分鐘,一位戴著腰封面容痛苦的高大年輕人急步入來,父母亦憂心忡忡拿著一大疊xray, 磁力共振跟隨著。看著Rick慢動作躺下後,面容才寬容一點。Rick告訴我,他不能站立或坐超過5分鐘,他是問朋友借了一輛7人車躺在車上來診所。
按照Rick的狀況推斷,未問症已知他是腰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著神經線。
研習組 :
原來那麼年輕也會咁嚴重,為何會這樣?
戴醫生 :
Rick個case較為特別,他13歲因打籃球受傷已在腰椎第五節L5做過椎間盤手術。於3年前曾輕微復發,做了針灸、推拿舒緩了便沒有跟進。一星期前到健身中心跑步後便開始痛,仲越來越痛,直至現在站立、走路、坐下都非常困難。
問診後,Rick形容左腰達十級痛楚(十級為最嚴重),腰及左腳也達8級程度的麻痺。由於他拿來的xray及MRI也是10年前的,立即安排他照xray及磁力共振。Rick及父母只有一個要求,非到最後一刻,不想再做腰椎手術。
磁力共振顯示,L4/5椎間盤有0.7cm左後側突出,纖維環撕裂,壓著L5的神經根,而且椎間管道亦出現收窄。回復當年手術前的狀態。Rick及父母傷心又震驚。其實Rick的腰部本來比常人脆弱,手術後又沒有好好保養,故令次復發是不難理解。
研習組 :
那Rick後來決定怎樣?
戴醫生 :
由於Rick對手術非常抗拒,故特別為他制定專屬的治療方案。Rick已痛得不能上班,故要求他每天來做治療,包括腰部消炎及腰椎間盤減壓治療。平常要盡量戴腰封保護腰部。由於Rick不能像其他病人般坐著等候,姑娘都會盡量安排Rick一來到診所便能立刻做治療。
每天也會Update他的新狀況,如病情惡化便要安排做手術。
研習組 :
治療過程有何困難?
戴醫生 :
坐車來治療對Rick來說是一種煎熬,加上腰椎間盤減壓治療的成效是需要時間才能見到成果。故病人治療初期想放棄,甚至質疑這個治療方法是常見的。治療中期病情會出現反覆及平台期,即是病情出現停頓沒有改善狀態。病人有時會胡思亂想,上網找一些神醫或神怪方法,或覺得自己没得醫,這時便需要擔當心理輔導員,鼓勵他,耐心解答他的各種疑慮(很多時每次也是問同一類問題),甚至激將法也要用齊。
研習組 :
最後Rick的康復情況如何?
戴醫生 :
一個月後,Rick自評改善了5成,每天治療改成為隔天治療。再過六星期,Rick的痛症及麻痺感已完全消失,建議往後改成每月作保健性治療跟進。每次病人康復我都會叮嚀他們,椎間盤突出很容易復發,在日後都要很小心維持正確姿勢及保持適量運動去強化肌肉,以免惡夢重臨。